詳細介紹
出菇房加濕機器好不好資訊:營養(yǎng)學家指出食用菌有著巨大的藥理價值,其中的部分成分對于抗很有效果,食用菌的食用有利于人體的健康。而這也讓目前市場上的食用菌越來越*,不少食用菌菇農都想提高食用菌的產量,食用菌生長的關鍵是環(huán)境內的濕度,合理的濕度能大幅的提高食用菌的產量,所以在選擇加濕設備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性能優(yōu)秀的設備,*菇農們使用食用菌加濕器這種設備。
德誠信食用菌用加濕器具有【霧化顆粒細】 、【加濕面積大】 、 【濕度均勻】,【節(jié)能】,【智能控制】【適用領域廣泛】等優(yōu)勢。 德誠信食用菌用加濕器是采用超聲波高頻振蕩的原理,從而達到均 勻加濕的目的;具有空氣加濕、凈化、防靜電和粉塵、降溫、降塵 等多種用途;既可以較大空間進行均勻加濕,也可對特殊空間進行 局部濕度補償,具有較高的使用靈活性。因其*的優(yōu)勢,目前廣 泛適用于食用菌行業(yè),超市蔬菜保鮮,火鍋店,紡織業(yè),印刷業(yè), 園林景觀等行業(yè)。 |
鄭州德誠信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研發(fā)中心經過多年來對食用菌種植所需要的濕度和水分的要求進行很多次實驗,針對各種食用菌對濕度的要求,研發(fā)出了超聲波加濕器可以達到食用菌對濕度的要求。采用智能電腦控制儀自動控制方式,用戶可根據(jù)增濕空間的要求,設定濕度或時間參數(shù),設備可在設定值內自動工作,濕度在1%RH-99%RH 內任意設定。
產品優(yōu)勢:
1、食用菌加濕器內部采用集成霧化器,可更換芯片,壽命3000個小時,發(fā)貨配備霧化芯片鑰匙,維護方便簡單。
2、霧化顆粒細,加濕效率高,加濕強度大,噴霧產生的霧粒均勻,可迅速達到濕度要求。
3、集成霧化器自帶水位感應器,保證霧化器在水位過低時自動停止工作,無需另配設備,節(jié)約成本。
4、控制方式多樣化,可以實現(xiàn)手動控制,濕度控制,時間控制,操作方便。
5、液晶顯示面板+控制系統(tǒng)+濕度傳感器,控制精度高、反應快。
6、濕度設定后連續(xù)工作,無需人員職守,實現(xiàn)自動圓形。主機配備高性能自動上水閥、溢水口和放水閥等,可自動和人工上水兩種方式,使用簡便、安全可靠。
7、主機底部安裝有萬向輪,可以自由移動。
8、采用多重保護,如電流過載保護、防干燒保護、水溫保護等,能保證機器長時間連續(xù)穩(wěn)定運行。
食用菌菌菇房加濕器采用高頻電子振蕩電路,通過換能片產生的超聲能量直接作用于水,而水在強烈的超聲空化作用下被霧化。霧化的微細水顆粒,經過*的風道吹送至增濕空間。霧化工作時,無機械驅動,無噪聲干擾,無污染,霧化效率高,不結露,故障率低,維護簡單,能耗低。是高效、可靠、實用的超聲波工業(yè)加濕設備。
歡迎您格潤出菇房加濕機器好不好的詳細信息!出菇房加濕器種類有很多,不同品牌出菇房加濕器價格及應用范圍也會有所不同,而我們將會為您提供*的售后服務和優(yōu)質的加濕方案。
:
1、煙草行業(yè)加濕器
2、高壓微霧加濕器
3、紡織行業(yè)加濕器
4、造紙印刷行業(yè)加濕器
5、抓棉機加濕器
:
怎樣種食用菌能高產?
種植食用菌時,在加強菇床正常管理的情況下,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可有較好的增產效果,實現(xiàn)增產增效的目的,現(xiàn)將其技術要領淺述如下。
怎樣種食用菌能高產?食用菌栽培增產增效的5個實用技術要點
施用藥物
配制食用菌培養(yǎng)基料時,適量加入 、 和*1,在菌絲生長后期用0.1~0.2毫克/升的三十烷醇噴于培養(yǎng)料上,可促進出菇和子實體的生長,一般可增產15%左右。
打洞填沙
在食用菌畦床料面上打洞填沙,也就是在播種時用直徑為1.5厘米、長為30厘米的圓錐形木棒,按橫、豎行均為30厘米的規(guī)格呈梅花形打洞,深達料底,兩天后向洞中填入黃沙(需用1%的*溶液浸泡消毒),填量高出料面0.5~1厘米,同時向洞中注入0.3%~0.5%石灰水。此法可改善菇床的透氣性,提高料面的保水性能,能提前3~4天出菇且菇蕾分布均勻、果大肉厚,產量提高20%左右。
壓力刺激
用舊報紙、麻袋片、細土等覆蓋在食用菌培養(yǎng)料面上,通過壓力刺激和保溫保濕,可促進菌絲迅速生長。采用此法,一般可增產15%左右。
插棒接觸
用消過的小木棒(直徑為1厘米、長為3厘米)插入食用菌培養(yǎng)料內,深2厘米,密度為15厘米×15厘米,菌絲生長蔓延觸及到小木棒時即可纏繞其上形成均勻、濃密的菌絲體,并發(fā)展成菇蕾和子實體。此法一般可增產20%左右。
菌促蕾
在菌料長滿菌絲后,用干凈的竹掃把在料面上輕輕來回掃動,除去或破壞表層徒長的老菌絲,待露出新菌絲后,及時噴水和覆蓋薄膜保濕保溫,7天左右即可現(xiàn)蕾。此法不僅可以促進出菇,而且可增產10%左右。源自農業(yè)科技報,版權歸農業(yè)科技報所有。